作者:北京硕恒律师事务所
发布时间:2023-03-23 11:35:30 访问次数:0
普法时间
第二十二期
行政拘留、刑事拘留、司法拘留,明明都是“拘留”,到底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今天,小警为您一一细说。
1
行政拘留
行政拘留是一种重要的也是常见的行政处罚的种类。行政拘留是公安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人,在短期内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种行政处罚。
行政拘留是最严厉的一种行政处罚,通常适用于严重违反治安管理但不构成犯罪,而警告、罚款处罚不足以惩戒的情况。因此法律对它的设定及实施条件和程序均有严格的规定。
行政拘留裁决权属于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期限一般为10日以内,较重的不超过15日;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合并执行拘留不超过20日。行政拘留决定宣告后,在申请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被处罚的人及其亲属找到保证人或者按规定交纳保证金的,可申请行政主体暂缓执行行政拘留。
2
刑事拘留
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
刑事拘留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拘留的对象是现行犯或者是重大嫌疑分子。现行犯是指正在实施犯罪的人,重大嫌疑分子是指有证据证明具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其二,具有法定的紧急情形之一。对于何谓紧急情形,刑事诉讼法第82条和第167条对于公安机关的拘留和人民检察院的拘留作出了不同的规定。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3
司法拘留
司法拘留是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审判活动正常进行,对实施了严重妨害诉讼活动的人,采取限制其短期限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分别规定了哪些情况下,可以对妨碍诉讼活动的人采取拘留措施。
如《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诉讼参与人和其他人应当遵守法庭规则。人民法院对违反法庭规则的人,可以予以训诫,责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罚款、拘留。《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四条规定:对不听制止的,可以强行带出法庭;情节严重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或者十五日以下的拘留。《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九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十五日以下的拘留。
司法拘留的期限为15日以下。
三种拘留的区别
01
实施主体不同
行政拘留的实施主体为公安机关(具体部门为公安机关的治安部门);刑事拘留的实施主体为公安机关(具体部门为刑事案件侦查部门)、检察机关;司法拘留的实施主体只能为人民法院。
2
拘留期限不同
行政拘留一般为15日以下,合并执行不能超过20日;刑事拘留一般不超过3日,案情重大、复杂的不超过7日,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的拘留期限不超过30日;司法拘留为15日以下。(以上日期均包括本数)
3
实施对象不同
行政拘留的对象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又不构成犯罪的人,拘留期满如无其他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即可释放;刑事拘留的对象为涉嫌犯罪需要羁押进一步查明犯罪事实的人,刑事拘留的后果有可能逮捕,公诉【普法时间】何为行政拘留、刑事拘留、司法拘留?,审判判刑;司法拘留实施的对象是妨碍人民法院诉讼活动的人,拘留期满如无其他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即可释放。
4
拘留实施地点不同
行政拘留对象送往拘留所执行;刑事拘留对象送往看守所执行;司法拘留送往拘留所执行。
往期回顾
▍“侨警之声” 第 714 期
“侨警之声”编辑部: 曾浩年 法律顾问:李小妹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