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硕恒律师事务所
发布时间:2023-03-23 16:43:26 访问次数:0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个人查重>>智能排版>>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洋;;浅析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的赔偿[J];法制与社会;2010年09期
2
马金芸;郑瞻培;;2006年度我国司法精神病鉴定状况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2008年02期
3
郑荣昌;;维权故事(七) 一名台商的无罪之旅[J];法律与生活;2011年09期
4
;市人民法院一九五○年工作情况报告[J];天津政报;1951年20期
5
谌鸿伟;杨凯;;审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若干疑难问题的探讨[J];法律适用;2006年04期
6
石春玲;;先刑事后民事原则之评价与修正[J];现代法学;2008年02期
7
石春玲;;“先刑事后民事原则”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考察[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8
刘青峰;;何以刑事附带民事判决几乎不能执行?[J];法制资讯;2008年02期
9
陸全惠;刑事案件也可以下地区办理[J];法学;1958年04期
10
陈卫东;关于附带民事诉讼审判实践中若干问题探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11
任茂东;;民事案件的调解力度应加大[J];中国人大;2007年04期
12
刘素清,王世政;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几个问题商榷[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13
朱福森;覃卫东;;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实践与完善[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06期
14
刘力群;认真办好刑事附带民事案件 依法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J];人民司法;1983年11期
15
张作农;;浅析军事法院的角色定位——以民事案件的管辖权为视角[J];当代法学;2007年05期
16
曹咏;;博弈心理下的附带民事调解工作[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1年03期
17
阎笑古;民事案件中的指印检验[J];人民司法;1994年05期
18
李玲;;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和判决[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9
张增波;;从比较法角度看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20
肖乾利;国建;代松;;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面临困境和对策的思考——基于宜宾市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实证调查[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汝久;;第章环境刑事案件的辩护(草案)[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环境、资源与能源法律实践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张静;王天平;;河南省DNA实验室的组建和设想[A];第二次全国法医物证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3
陈玉斌;蔡东兵;;民事案件调解中的心理学应用[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4
夏煜琳;;民事案件执行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5
王丽君;陈刚;潘丹;;1起故意伤害刑事案件分析[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许兰亭;;在当前形势下如何适用“先刑后民”原则[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胡峻梅;李焱;霍克钧;刘协和;;238例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为无精神病刑事案件初步分析[A];中国法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潘永平;;论“先刑后民”原则[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9
孙波;贾向红;;刑事案件数字照片存储浅谈[A];中国感光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和第七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卢祖宁;;侵犯商业秘密罪中认定和计算权利人损失的探讨[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雨;刑事案件关联分析与防控警务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高向武;附带民事诉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李艳君;从冕宁县档案看清代民事诉讼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毛建平;起诉裁量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5
袁坦中;刑事扣押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胡仁智;两汉郡县官吏司法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陈金木;判决可接受性的实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祖鹏;刑事简易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曾康;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王守宽;公正与效率视野下的我国刑侦体制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震风;刑事直诉案件侦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石伟伟;预设在刑事法庭询问中的使用情况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王芷;试论普通程序简易审[D];苏州大学;2003年
4
高琳琳;论刑事案件报道中当事人的权利及其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黄冬梅;农村刑事案件私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蒋诚;我国刑事案件涉案物品价格鉴定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宋杰;论治安案件与刑事案件之衔接[D];苏州大学;2011年
8
曹桐铜;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机制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9
戴放;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若干问题探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吴淑霞;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缺陷及完善[D];黑龙江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洪钧 通讯员 王利 乔勇;司法所巧化解 刑转民恩怨了[N];西部法制报;2010年
2
张烈忠 侯隆丰;都昌刑附民案重调解[N];人民法院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李飞本报通讯员 李剑;司法护权 激励创新[N];人民法院报;2008年
4
牟子健;保险理赔中的 “先刑后民”原则[N];中国保险报;2006年
5
徐利军;民事案件申诉也应有时效限制[N];检察日报;2003年
6
卢国伟乔国和 范东哲;南阳中院刑附民案推行梯次调解[N];人民法院报;2007年
7
记者 李占军;全市法院办结公开承诺的10件实事[N];开封日报;2009年
8
李飞贾晋璇 本报通讯员 杨毅平 钱伟龙;平息多方矛盾的有效举措[N];人民法院报;2007年
9
刘英全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法院法官;“先刑后民”原则的再思考[N];人民法院报;2005年
10
日报记者 孙岚;肇州法院案件审判对症下药[N];大庆日报;2007年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