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硕恒律师事务所
发布时间:2023-03-29 14:08:15 访问次数:0
聊缓刑,首先想到的是取保候审这个梗。都说自由价**高,大多数时候,能取保候审的,基本上能判缓。而只要取保,只要判缓,就不用被关。所以当事人更热衷于取保和缓刑的追求,然后通过各种关系和手段来取保或者能缓刑。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厦门某律所的罗律师谎称找关系帮李某林的朋友取保候审。罗律师以“找领导跑关系”为由索要400万元“多动费”,后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当事人先给200万元,待取保候审成功后再给200万元。结果取保候审没有成功,李某林向公安局报案称被罗律师诈骗200万元。**终,罗律师被思明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4年,退赔200万元,缴交罚金15万元。
正因为如此,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律师,纷纷认为缓刑比实刑更轻。但实际上,还有一些缓刑比实刑更不利于当事人的。这里就这几个案例,聊聊关于缓刑重于实刑的梗。
1.某涉恶案件,当事人已经被羁押11个月26天,差4天满1年。结果在认罪认罚后被判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也就是说取保和缓刑是什么意思,原本再关押4天就自由了,结果因为判了缓刑,还要在判决生效后接受一年的社区矫正。
2.甲律师醉驾,被判一个月拘役并适用缓刑。判决生效后,甲律师被吊销执照,不能执业。乙律师醉酒发生交通肇事致两人死亡,自首赔偿获得谅解,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实刑。刑罚执行完毕之后,继续执业。
3.黄某故意伤害罪(轻伤二级),自首未赔偿,判了有期徒刑一年实刑。李某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二级),自首赔偿获得谅解,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
类似这样的梗很多很多,越聊越有感触。
也许,这就是很多时候,老百姓把刑事辩护称为“捞人”,所以当事人往往需要花钱找领导跑关系,而不是花钱请律师的一大理由吧。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