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硕恒律师事务所
发布时间:2023-03-31 00:41:48 访问次数:0
相信大家经常看到新闻报道
对此骗术也已经有所了解
其实这并不高明的骗术
为什么还屡屡有人上当受骗呢?
甚至不止发生在新闻上
最近在我们博白就有多起这样的案例!
据微友爆料,近日在博白县旺茂镇的多所小学,就有三位老师被电信诈骗骗取了大数额钱财,涉及金额达90万,后来被银行成功阻止了16万。
诈骗的大致经过如下:诈骗犯在电话中自称是公安局调查科的干警,需要被骗对象到某宾馆开个房,接受秘密的调查。很不幸,这几位老师信以为真,按要求开了房之后,在骗子的电话指引下,在手机银行里转账,各自被骗走了二十多万元人民币。三位老师几乎在同一时间但在不同的宾馆上当受骗,三人累计被骗金额近百万,好在当地银行知悉后成功阻止骗子进一步诈骗(止损16万)。据了解这些钱差不多都是通过信用卡转出的,这三位老师现在哭得死气活来。好可怜!
小编后记:电信诈骗年年讲,天天上新闻,而且骗子的招式都老掉牙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上当受骗呢?难道都不看新闻的吗?,不会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吧?反正小编对此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看到这些的老师被骗巨额钱财,小编还是再啰嗦两句吧。先讲讲什么是电信诈骗。电信诈骗行为是指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等手段,编造虚假信息,设置诈骗手段,诱使受害人充值或者转账的犯罪行为。电信诈骗主要通过冒充国家公检法工作人员又是电信诈骗!博白多位老师被骗数十万...,淘宝商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各种机构的人员来骗取受害人金钱。比如甲通过假冒公安民警,要求乙向其转账元的行为,即为电信诈骗。
注意:这里为什么是假冒或者冒充呢?你只要你相信一点:国家正规单位的工作人员不会通过网络、电话向你要钱的!很多人被骗,就是不懂这个常识!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人,那就是骗子无疑!切记!!!还要注意一点,骗子刚开始不会直接问你要钱的,都是通过一些吓唬人的手段,比如说你做了什么坏事要接受调查,或者说你亲人出车祸之类的要钱治病来骗取钱财,这点也是让人容易相信骗子的地方。再有就是骗子往往能说出你的很多个人资料信息甚至亲朋好友的资料,也不要慌,肯定是你的资料被泄露了!
其实也很好理解,很简单很古老的一个骗术了。即使你完全不懂,也很好预防的,在涉及到钱的转账上,一定要做到不紧张,不管对方(骗子)编造多么吓人的谎言、也不管他即使能讲出你祖宗十八代的资料信息。切记:凡是不认识你的人,要你转钱问你要钱(不管多少)的行为,都要多留个心眼,多多向身边的朋友请教核实,不行就百度一下,切记在转钱之前,不管对方如何吓唬你,都不要害怕!他就是一个骗子,你怕他干啥?希望大家保持高度警戒,谨防上当受骗!
尽管公安机关开展了持续不断地打击,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活动仍然快速发展蔓延,形势严峻,危害突出。电信诈骗团伙中,有专门成员负责编写诈骗剧本,紧跟社会热点,针对不同群体,量身定做、精心设计、编制骗术,其犯罪类型多,手段变化快。
为有效开展预防打击工作,公安部刑侦局归纳出48种常见的电信诈骗犯罪案件,其中,使用电话类的占63.3%,使用短信占14.8%,使用网络的占19.6%。
1
QQ冒充好友诈骗
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QQ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熟悉对方情况后,冒充该QQ账号主人对其QQ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急需用钱”等紧急事情为由实施诈骗。
2
QQ冒充公司老总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搜索财务人员QQ群,以“会计资格考试大纲文件”等为诱饵发送木马病毒,盗取财务人员使用的QQ号码,并分析研判出财务人员老板的QQ号码,再冒充公司老板向财务人员发送转账汇款指令。
3
微信冒充公司老总诈骗财务人员
犯罪分子通过技术手段获取公司内部人员架构情况,复制公司老总微信昵称和头像图片,伪装成公司老总添加财务人员微信实施诈骗。
4
微信伪装身份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微信“附近的人”查看周围朋友情况,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加为好友骗取感情和信任后,随即以资金紧张、家人有难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5
微信假冒代购诈骗
犯罪分子在微信朋友圈假冒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一旦获取购货款则失去联系。
6
微信发布虚假爱心传递诈骗
犯罪分子将虚构的寻人、扶困帖子以“爱心传递”方式发布在朋友圈里,引起善良网民转发,实则帖内所留联系方式绝大多数为外地号码,打过去不是吸费电话就是电信诈骗。
7
微信点赞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微信平台,一旦商家套取完足够的个人信息后,即以“手续费”、“公证费”、“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
8
微信盗用公众账号诈骗
犯罪分子盗取商家公众账号后,发布 “诚招网络兼职,帮助淘宝卖家刷信誉,可从中赚取佣金”的推送消息。受害人信以为真,遂按照对方要求多次购物刷信誉,后发现上当受骗。
9
虚构色情服务诈骗
犯罪分子在互联网上留下提供色情服务的电话,待受害人与之联系后,称需先付款才能上门提供服务,受害人将钱打到指定账户后发现被骗。
10
虚构车祸诈骗
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需要紧急处理交通事故为由,要求对方立即转账。当事人因情况紧急便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指定账户。
11
电子邮件中奖诈骗
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邮件,受害人一旦与犯罪分子联系兑奖,即以“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钱,达到诈骗目的。
12
冒充知名企业中奖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三星、索尼、海尔等知名企业名义,预先大批量印刷精美的虚假中奖刮刮卡,通过信件邮寄或雇人投递发送,后以需交手续费、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13
娱乐节目中奖诈骗
犯罪分子以“我要上春晚”、“非常6+1”、“中国好声音”等热播节目组的名义向受害人手机群发短消息,称其已被抽选为节目幸运观众,将获得巨额奖品,后以需交手续费、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实施连环诈骗,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14
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等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
15
冒充房东短信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房东群发短信,称房东银行卡已换,要求将租金打入其他指定账户内,部分租客信以为真将租金转出方知受骗。
16
虚构绑架诈骗
犯罪分子虚构事主亲友被绑架,如要解救人质需立即打款到指定账户并不能报警,否则撕票。当事人往往因情况紧急,不知所措,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账户。
17
虚构手术诈骗
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子女或老人突发急病需紧急手术为由,要求事主转账方可治疗。遇此情况,受害人往往心急如焚,按照嫌疑人指示转款。
18
电话欠费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通信运营企业工作人员,向事主拨打电话或直接播放电脑语音,以其电话欠费为由,要求将欠费资金转到指定账户。
19
电视欠费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广电工作人员群拨电话,称以受害人名义在外地开办的有线电视欠费,让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补齐欠费,否则将停用受害人本地的有线电视并罚款,部分人信以为真,转款后发现被骗。
20
退款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淘宝等公司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受害人拍下的货品缺货,需要退款,要求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21
购物退税诈骗
犯罪分子事先获取到事主购买房产、汽车等信息后,以税收政策调整,可办理退税为由,诱骗事主到ATM机上实施转账操作,将卡内存款转入骗子指定账户。
22
网络购物诈骗
犯罪分子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淘宝店铺,一旦事主下单购买商品,便称系统故障,订单出现问题,需要重新激活。随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受害人填写好淘宝账号、银行卡号、密码及验证码后,卡上金额即被划走。
23
低价购物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海关没收的物品等转让信息,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即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24
办理信用卡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报纸、邮件等刊登可办理高额透支信用卡的广告,一旦事主与其联系,犯罪分子则以“手续费”、“中介费”、“保证金”等虚假理由要求事主连续转款。
25
刷卡消费诈骗
犯罪分子群发短信,以事主银行卡消费,可能个人泄露信息为由,冒充银联中心或公安民警连环设套,要求将银行卡中的钱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或套取银行账号、密码从而实施犯罪。
26
包裹藏毒诈骗
犯罪分子以事主包裹内被查出毒品为由,称其涉嫌洗钱犯罪,要求事主将钱转到国家安全账户以便公正调查,从而实施诈骗。
27
快递签收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快递人员拨打事主电话,称其有快递需要签收但看不清具体地址、姓名,需提供详细信息便于送货上门。随后,快递公司人员将送上物品(假烟或假酒),一旦事主签收后,犯罪分子再拨打电话称其已
签收必须付款,否则讨债公司或黑社会将找麻烦。
28
医保、社保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社保、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医保、社保出现异常,可能被他人冒用、透支,涉嫌洗钱、制贩毒等犯罪,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便于核查为由,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29
补助、救助、助学金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民政、残联等单位工作人员,向残疾人员、困难群众、学生家长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要其提供银行卡号,然后以资金到帐查询为由,指令其在自动取款机上进入英文界面操作,将钱转走。
30
引诱汇款诈骗
犯罪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直接要求对方向某个银行帐户汇入存款,由于事主正准备汇款,因此收到此类汇款诈骗信息后,往往未经仔细核实,即把钱款打入骗子账户。
31
贷款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称其可为资金短缺者提供贷款,月息低,无需担保。一旦事主信以为真,对方即以预付利息、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32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