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硕恒律师事务所
发布时间:2023-04-03 07:55:50 访问次数:0
现代社会,每个人手机几乎都不离手。人们每天都要接到来自各种各样陌生的电话,外卖、或是快递,也有一些会让人看起来是特别陌生的,究竟接还是不接?
这些特别陌生的号码的背后,往往是电信诈骗;各种类型的诈骗手法层出不穷,让人深恶痛绝。有的人为了防止电信诈骗,一律对陌生号码选择拒绝;这可以避免掉其中的很多陷阱。但同时有些工作不得不每天面对陌生的号码。
特别是对于做销售的人来说,无论是来自何地的电话,一响起就无法拒接。每天要面对许许多多陌生的人打交道,可能每一个陌生电话的背后,是通过不同的关系,不同人的介绍,才有可能接触到一个新的客户,如果拒接为什么电信诈骗屡禁不止?多一人转发,少一人受骗。,意味着错过一笔生意;甚至得罪一个客户。
现在的电信诈骗手法层出不穷,从“猜猜我是谁”,冒充“公检法”,编造“上级领导”,退“社保”、“养老”,网购“退税”等等。一连串的术语,环环相扣,步步紧逼,让接听电话的人无法辨别真伪。更有甚者,通过违禁软件,伪造号码,让接电话的人看到号码误以为是正规机构;诱使受害人接听电话。当人们,看到号码显示为正规银行、相关公司、相关机构,因为显示的号码是一样的,就不会有过多的防备。自然而然的接起了电话,但狡猾的骗子,可不那么简单;他们通常对电话拨打者得身份信息了如指掌,各种各样的详细资料都齐全。让人无法辨别真伪。
罗女士接到来自上级领导的电话,电话里也不说是哪位领导。开头就说罗女士最近工作很不上心,出了许多问题,甚至连我的声音都没听出来。一阵喧宾夺主之后,骗子就占据了主动权;转而开始下套,在外跟客户开会,中午吃饭没带足现金;要求罗女士先转3000过来应急,下午回公司再当面转回。面对上层领导的要求,又指出了自己工作不到位;罗女士头脑发热一时也没想深多一层,而让骗子“光明正大”从手中骗走了3000元。当回到公司之后,才发现自己已经中套。
这样的骗术套路,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朋友或者邻居之间,亦可有所耳闻。
为什么电信诈骗会屡禁不止?逮捕归案的难度有多大?
大多数,电信诈骗的人,使用的是“黑卡”,通过网络软件进行伪装号码,很难发现作案所在地。其次,现在大多数的诈骗人员都选择境外作为躲藏之地。所以要捉到这个主谋,难度可想而知。
当诈骗得手之后,骗子所使用的银行卡,也是从通过“黑市”购买而来的。这一套资料齐全,找到银行卡的所有者并不意味着就是骗子本身。将所骗得的资金,通过银行卡,网银、手机支付等等,快速的流转出去。在诈骗之后,想要截住资金的流转,难度也会变得非常之大。
当骗子得手后,将各种资金分散到各类次级银行卡中,便会安排人员进行提款。很多时候我们从电视案例中看到,取款的人都是头戴鸭舌帽,面带口罩。让人难以分辨,更加难以用仅存的图形做到人脸识别的排查。大多数情况下,骗子取款是同时散布在各个地区的城市,很难把他们连根拔起。
哪怕运气好的情况下,将赃款提款者逮捕,也很难保证资金还存在他的手中;亦或者已经转交给下家,亦或者已经通过钱庄汇出海外账户。随着更多的发现,会看到提款者只是整个诈骗过程中的一枚棋子,其幕后的黑手仍在逍遥法外。
准确的说,如果这枚棋子丢失了。对于幕后的黑手来说,换一枚便是;因为诈骗得来的资金毫不费力,作为棋子永远不知道上级的老板是谁,他们只是接电话行事获取酬劳罢了。
听到这里,你可知为什么电信诈骗会屡禁不止了吧。
类似的案例太多太多,许多人因为被诈骗家庭分崩离析、风雨飘摇,妻离子散;更有甚者将救命的医药费骗走。很多被诈骗过的人,每天沉浸在自责之中,愧对家人与朋友,生活的重担随时会压垮他们。
诈骗者可不会可怜他们,就像恶魔一般,一旦被盯上,就会想尽办法从你手中抢走。诈骗是违法行为,诈骗分子更让人咬牙切齿。
在此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强强联手,将诈骗分子绳之以法。原创码字不易,看到这里的朋友点个赞。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