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硕恒律师事务所
发布时间:2023-04-04 13:57:01 访问次数:0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继续思考一些著名企业的使命,惠普的使命是“为人类的幸福和发展做出技术贡献”,同仁堂的使命是“同积仁德,济世养生”,IBM公司的使命是“无论是一小步,还是一大步,都要带动人类的进步”,医药巨头默克公司的使命是“呵护和拯救人类生命”,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的使命是“帮助杰出的公司和政府,使其更为成功”,迪斯尼公司的使命是“让世界更加欢乐”。
我们以娱乐巨头迪斯尼公司的使命为例,迪士尼将“让世界更加欢乐”的理念始终贯穿到经营管理之中,当我们带着小朋友走进迪斯尼乐园,触目所及的是小朋友甚至家长都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如果迪士尼仅仅提供好玩的游乐设施,仅仅展示形象的童话角色,孩子们和家长们能够体验到发自内心的、激动人心的快乐吗?迪士尼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注入鲜活生动的故事,传达深入人心的理念,这是迪士尼的核心竞争力,是迪士尼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所以游乐设施和通话角色很容易被复制,但是迪士尼“让世界更加欢乐”的使命,是其他人或者组织做不到的,所以迪士尼之外的乐园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使命不仅是为自己,更多是为了客户和社会。全球著名医药巨头默克公司的“美迪善计划”,就是基于使命所制定的商业决策。“美迪善计划”起源于一种罕见疾病“河盲症”,这种病是典型的第三世界疾病,起初只在非洲一条河流流行爆发,约有上百万人存在感染河盲症的情况,河盲症患者被大量寄生虫感染,幼虫在人体游动,转移到眼球中,造成令人痛苦的视力障碍和失明。
对医药销售来说,100万个潜在顾客已经是很大规模的市场了,只是这些人生活穷困,根本买不起药品。默克公司在药品研发之前,就知道投资回报绝对不会很大,却仍然推动计划执行。他们希望产品研发成功并上市后,某些政府或者慈善机构会购买并分发给病人。但默克没有这么幸运,产品上市后无人问津,最终默克决定将药品免费分发给患者,公司承担全部费用并参与分发,以确保药品受众是真实的病人。
默克为什么决定推动“美迪善计划”?公司CEO魏吉罗指出,如果不推动该药品研发和生产的话,会严重瓦解默克旗下研发人员的士气,这些研发人员在加入公司之前就被告知:他们从事的是“呵护和拯救人类生命”的事业。乔治·默克二世在1950年解释了这个矛盾:“我们要牢记,开发药品是为了救人,不是为了赚钱,但利润会随之而来。如果我们记住这一点,就绝对不会没有利润;我们记得越清楚,利润就越大。”所以,使命、远景与价值观不是挂在企业墙上的“装饰”,而是企业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使命的本质就在于渡人渡己,成人达己。企业使命的这种境界其实就是“顺应天道,得合人心”,向上我们可以顺应天道,确立利润之上的追求,止于至善,构建精神穹宇;向下我们能够成就事业,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及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
“凡夫畏果,圣人畏因”,所以我们才要“在因上使力,在果上随缘”。就像读书学习,今天读点书、学点知识不太可能马上改变当下的生活,但学习会持续改善我们的视野和思维,当我们面临选择时做出更合理的决策。现实生活也是如此,成就美好生活是每个人的愿望,但是只盯着物质收益和心情快乐是难以成就美好的,相反,树立一个远大宏伟的目标并为之孜孜不倦地努力奋斗,美好生活自然会追随着你。
对企业经营来说,利润就是车辆的仪表盘,但是驾驶人开车不能只看仪表盘,而是要多看前路;利润就是球场上的计分牌,但是球员打球不能只看计分牌,更要多关注场上变化。对企业家和管理者来说,一味地盯着利润,不一定就能实现利润最大化,但是当企业拥有利润之上的远大追求并为之积极进取时,盈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要想成为受人尊敬的百年企业,就必须坚持并传承自己的使命,坚持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而非不择手段地只关注资产增值。优秀的企业都是高瞻远瞩的,都有一个比利润更高更远的使命,当企业朝着更为高远的理想主义目标追求的时候,利润自然就成了副产品。凡是能够成就大事业者,都是理想集团而非利益集团,利益集团终究行而不远,唯有理想集团才能行稳致远,才能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