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硕恒律师事务所
发布时间:2023-04-05 23:45:47 访问次数:0
点击沐邦刑事团队↑寻找有温度的法律人
当事人 | 雷某 承办律师 | 冯文清
雷某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元。
案情概况:
2022年*月28日,被告人雷某窜至本市碑林区李家村万达广场2栋星巴克咖啡店门口,见被害人陈某放在此处车牌号为陕A****7的白色五羊本田牌摩托车(经评估价值人民币8630元)未拔钥匙,遂将摩托车骑走,并行驶至长胜街与环城南路交口处停放。案发后,公安机关根据线索追回该摩托车并发还被害人陈某。
2022年*月18日,被告人雷某经电话传唤向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雷某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经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之规定,应当以盗窃罪追究刑事责任。
后雷某家人找到了陕西沐邦律师事务所,针对雷某的情况,辩护律师专门进行了案件的分析和研讨,之后通过积极阅卷,查找证据,在法律的框架之内合理灵活地运用法律,最终为雷某争得了从轻处理的结果,在最大范围内减轻了该案件对雷某人生的影响,雷某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元,雷某和家人对此都很满意。
入罪逻辑: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的相关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依法惩治盗窃犯罪活动,保护公私财产,根据《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二)相关司法解释
1、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罪轻|雷某涉嫌盗窃罪,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依照盗窃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3、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盗窃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出罪逻辑:
盗窃罪辩护要点
1、刑事责任年龄之辩
《刑法》第十七条规定,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特殊的身体情况之辩
《刑法》十九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从司法实践来看,聋哑人群体涉嫌的主要犯罪类型即为盗窃。
3、特殊身份之辩
行为人是否是公司员工,盗窃物品是否为公司让其保管的物品?
盗窃罪与职务侵占的一个主要区别是盗窃罪是对他人占有的侵犯,而职务侵占行为的侵害对象则为行为人先期已经合法占有的物,是在基于职务行为本身而有权占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物的所有权及其他本权的侵害,是对本人占有的滥用。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是6万,相较于盗窃而言,在构罪和量刑标准上高了许多,所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往职务侵占上靠。
主观方面
4、盗窃的目之辩
某些情况下,盗窃的目的可以影响定罪。部分情况下,因目的具有正当性,以致手段的非法性所反映的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大降低,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作为犯罪处理。
如债权人为实现债权而实施盗窃,在盗窃行为实施完毕后,及时告知债务人盗窃事宜,并声明只要债务人还款即归还所窃之物。
5、盗窃的动机之辩
犯罪动机通常也是法院量刑时的考量因素,如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中明确:“因生活所迫、学习、治病急需而盗窃的,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客观方面
6、是否构成入户盗窃之辩
“入户“这一情节,在量刑环节中起到很关键作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入户盗窃”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可以减半处理。并且该规定中明确了何为“入户”,即“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
7、是否有犯罪前科之辩
曾因盗窃受过刑事处罚的或行政处罚的,立案的数额标准减半。所以,部分案件,是否具有盗窃前科决定是否构成犯罪。当然这个部分的辩护,仅针对前科行为发生在未成年。2013年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第275条规定了未成年人犯罪前科封存制度,即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被封存的犯罪记录应当保密这一前提决定了该犯罪记录所反映的犯罪行为应当免于被重复利用和评价,否则保密便无从谈起。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其功能已经相当于前科消灭制度。司法实践中,大部分法院对未将未成年人前科予以评价。
盗窃数额
盗窃是典型的数额犯,虽然修正案(八)增加了携带凶器、扒窃、多次盗窃等行为犯情节,但在量刑时,仍然会考虑数额因素。
8、盗窃物品为现金的数额辩护
盗窃现金已被使用或挥霍,就证据而言,通常只有言辞证据能证明盗窃的现金的数额,被害人与行为人对金额的说法不一致的,可用疑罪从无、有利于被告人原则的观点展开辩护。
9、盗窃物品为种类物并且销赃情况的辩护
查看证据是,需重点查明下家上否有其他进货渠道,查获的物品是否有证据证明系行为人销赃货物,或是否能排除其他人供货的可能性。
10、销赃金额是否能作为盗窃金额的辩护
《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之规定:“被盗财物有有效价格证明的,根据有效价格证明认定;无有效价格证明,或者根据价格证明认定盗窃数额明显不合理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委托估价机构估价”。即认定盗窃的数额,只能以价格凭证或者估价机构的估价予以认定。
价格鉴定
11、鉴定对象与送检材料是否具有同一性的辩护
鉴定对象和送检材料保持一致性,即二者均应该是被盗窃的物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八十五条之规定,提出了鉴定对象与送检材料不一致,鉴定意见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12、鉴定物品是否经过真伪性鉴定的辩护
2014年11月15日《被盗财物价格认定规则(试行)》第四条规定需要进行真伪性鉴定外,发改价证办[2015]310号关于印发《钟表价格认定规则》的通知第三条价格认定机构应要求办案机关在价格认定协助书中明确涉案钟表的真伪。
13、鉴定方法的辩护
《被盗财物价格认定规则(试行)》对市场法、成本法、专家咨询法的基础条件都做了要求和规定。所以需要核查在案证据的情况予以辩护。
一起盗窃案,被害人称其所被盗的物品均系国外购买,并且无任何票据。但是鉴定意见书中却明确表示用成本法来鉴定的。而《被盗财物价格认定规则(试行)》第十三条规定:“具备可采用的成本资料,能取得被盗财物重置价格和实体性、功能性、经济性贬值或成新率等指标的,可采用成本法。”
即要想使用成本法,必须具备可采用的成本资料,无成本资料则不能使用该方法。
量刑辩护
14、犯罪作用与地位辩护
《刑法》第27条:“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28条:“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作用地位的辩护可以细分出几个小点:
1.是否为犯意提起者?
2.是否为组织、指挥、策划者?
3.前期是否参与出资?
4.参与系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
5.是否为实行行为实施者?
6.是否参与销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且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情节轻微的,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7.分赃比例情况?
8.是否发挥不可替代作用?
15、自首情节的辩护
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电话通知到案的情况,嫌疑人在接民警电话后,主动到侦查机关接受调查,其具有投案的主动性,详细观点可参见电话通知到案的相关规定。
16、如实坦白辩护
如实坦白可以细分为很过个方面进行辩护,具体观点如下:
1.如实供述自己罪行,是否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比如是否让赃款及时追回等。
2.如实供述办案机关尚未掌握的同种的轻重程度?这个部分可以从受案登记表,报案材料等合适侦查机关一开始掌握的线索和金额,如果当事人如实供述的金额超过了掌握的金额,则其量刑减轻的幅度自然会大些。。
3.被告人如实供述是否有助于定案的?部分案件在客观证据、直接证据较少的情况下,行为人的如实供述对本案证据是否形成锁链,是否达到确实充分的标准起到关键作用。
17、认罪认罚
《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的办法》第一条对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同意量刑建议,签署具结书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
18、是否获得谅解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且获得被害人谅解的,情节轻微的,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19、是否积极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除应当审查被告人是否具有法定量刑情节外,还应当根据案件情况审查退赃、退赔及赔偿等情况。
20、平时表现情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除应当审查被告人是否具有法定量刑情节外,还应当根据案件情况审查被告人平时表现,有无悔罪态度等影响量刑的情节。
心如一方磐石,孜孜不懈;目如一泓古井,深湛澄静。
沐邦的每一位律师,都会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委托人,纵使天寒地冻,路遥马亡,也不会停下追求正义的脚步。
我们会在法律的框架内,充分灵活地运用法律,忠实、勤勉、尽责地维护每一位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