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硕恒律师事务所
发布时间:2023-04-06 13:16:28 访问次数:0
电信网络犯罪是一种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如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网络盗窃等。这类犯罪具有隐蔽性强、手段多样、危害巨大等特点,给社会和公众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和影响。然而,电信网络犯罪并非孤立存在,往往需要借助一些技术支持或者帮助,这就涉及到了一个新型的犯罪形态——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简称帮信罪)。
什么是帮信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之一的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信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就是帮信罪的法律定义。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帮信罪主要包括两个要素:一是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二是行为人为其提供技术支持或者其他帮助。这两个要素缺一不可,如果行为人不知道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或者只是提供正常合法的服务而没有参与协助他人实施犯罪,则不构成帮信罪。
为什么要设立帮信罪?
设立帮信罪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惩治电信网络犯罪活动中的“幕后黑手”和“技术助攻”,打击其胆气和嚣张气焰;二是预防和遏制电信网络犯罪活动的扩散和蔓延,保护社会和公众的合法权益。
帮信罪是2015年11月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罪名,是针对电信网络犯罪日益严重和复杂的现实情况而设立的。在此之前,由于缺乏专门的法律规定,对于那些为电信网络犯罪提供技术支持或者其他帮助的人员,往往难以追究其刑事责任,或者只能以从犯、共同犯等方式处理,不能体现其主观恶性和客观危害。因此,设立帮信罪有利于弥补法律空白,增强法律威慑力和惩戒力。
如何辩护帮信罪?
作为一种新型犯罪形态,帮信罪在司法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争议和困难。例如你可能已经成为了电信网络犯罪的“帮凶”与“工具人”,在认定行为人是否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时,应该如何界定“明知”的标准?在认定行为人是否为他人提供技术支持或者其他帮助时,应该如何区分正常合法服务与非法协助?在认定情节是否严重时,应该如何确定量化指标?这些问题都需要根据具体案件事实进行分析和论证。
因此,在辩护帮信罪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审查证据。证据是判断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的基础。辩护人应该仔细审查掌握的证据材料,并尽可能收集有利于被告人的证据。对于不符合规定、不完整、不清晰、不可靠或者有瑕疵的证据,应该及时提出质疑、申请排除或者补充。对于检察机关未能提供足够证据证明被告人构成帮信罪的要件或者情节严重程度的情况下,则可以主张被告人无罪或者从轻处罚。
第二,分析事实。事实是判断案件性质和结果的依据。辩护人应该根据证据材料还原案件真相,并与被告人沟通核实相关细节。对于涉及到行为人是否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是否为其提供技术支持或者其他帮助等关键问题时,则要结合行为人的身份背景、动机目的、行为方式、涉案金额等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尽量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为被告人辩护。对于涉及到情节是否严重等问题时,则要结合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中的相关标准进行判断,尽量为被告人争取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三,运用法律。法律是判断案件对错和轻重的依据。辩护人应该熟悉掌握帮信罪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并根据案件事实和证据材料进行恰当适用。对于不符合帮信罪构成要件或者情节严重程度的情况下,则可以主张被告人无罪或者从轻处罚,并提出相应的理由和依据。对于符合帮信罪构成要件或者情节严重程度的情况下,则可以寻找有利于被告人的其他法律规定或者司法政策,并提出相应的理由和依据。
总之,在辩护帮信罪时,要注意审查证据、分析事实、运用法律,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为被告人争取最大限度的权益保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