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硕恒律师事务所
发布时间:2023-03-20 18:04:09 访问次数:0
“借用银行卡和身份证,帮忙刷脸,就能有高额报酬?!”
这么一听你会不会以为“生财有道”
殊不知快要变成电信诈骗犯的“进狱系”帮凶
其中所涉及的罪名
就是位居全国高发率第三的帮信罪
“帮”“信”“罪”,明明是三个易懂的汉字
合在一起却让很多朋友一知半解
那什么是帮信罪呢?
接下来就请跟随小编走进今天的普法小课堂
案件还原——
出借银行卡也有“判头”?警惕无形之中变帮凶
近日,建水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帮信罪案件。被告人王某听信朋友所说,将银行卡借给他人跑分(转账)可以获得报酬,遂将银行卡、取款密码、身份证和手机提供给三名陌生男子进行操作转账,在陌生男子们操作转账过程中积极提供刷脸认证协助转账,结束后,三人将身份证归还给王某并支付元人民币作为酬金。
短短一早上,王某名下银行卡内流水高达147万元人民币,这边王某坐收渔利,电话那一头,30余名被骗人的合法利益却在遭受侵害。
王某并未亲身参与到电信诈骗之中,但其以获利为目的,将银行卡和身份证提供给电信诈骗犯作为实施犯罪行为的工具,已满足构成帮信罪的条件。在法庭上,王某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表示自己因为不知法而犯法,后悔莫及。
最终普法课堂|出借身份信息也犯法?“帮信罪”来告诉你,王某被判处一年零二个月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人民币9000元,依法继续追缴违法所得人民币元。
以案释法——
不劳而获“刑”不“刑”,认真工作生活才是硬道理
因为一夜暴富的侥幸心理,以及对帮信罪的不了解,王某的人生发生巨大转折,从大有可为的青年到锒铛入狱的囚犯,为我们留下的不光是叹息,更应该是反思。
帮信罪在隐蔽的角落与电信诈骗相伴相生,它寻找不了解帮信罪为何物、初入社会经验不足、妄想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人为对象,让其一步步踏入电信诈骗犯精心构建的陷阱中。
这样的隐蔽性与恶劣性,更需要人们擦亮双眼,加强学习,才能反诈成功,为提防、远离帮信罪,作为青年的我们可以收下以下建议:
1
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妥善保护好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等,一旦丢失要立即挂失,及时注销,不要随意丢弃、买卖;
2
日常生活中不轻易将自己名下银行卡出租、出售给他人使用,尤其是知晓对方可能将该卡用于非法用途时,否则极易被以帮信罪追究刑事责任;
3
端正心态,树立正确观念。美好生活应该靠双手的劳动去创造,天上不会掉馅饼,所有一夜暴富的美梦背后早已标好了应付的代价。
- 法条链接 -
帮信罪位于《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全称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指自然人或者单位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帮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为三个以上对象提供帮助的;
(二)支付结算金额二十万元以上的;
(三)以投放广告等方式提供资金五万元以上的;
(四)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
(五)二年内曾因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受过行政处罚,又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
(六)被帮助对象实施的犯罪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